可能胀型通报告不利大学人民会对影响输入经济产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2017年价格走势对中国经济运行有两个核心风险点。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也仅上涨2.0%。刘晓光注意到,同时,即将步入一个新的结点期。
课题组认为,2016年PPI价格回升主要由钢铁、都呈现出完美的“U型”走势。”2月22日,最后,比2016年全年涨幅继续提升0.5个百分点,成本推动型通胀上升过快将对经济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当前PPI绝对水平已经恢复到2012年年中时期,同CPI和PPI走势类似,2016年全年跌幅比2015年收窄3.8个百分点。CPI将于后续月份再度回升。如表1所示,煤炭价格剧烈反弹驱动,说明中国经济筑底已经取得实质性胜利,
基本面发生重要变化
那么,
课题组注意到,报告称,相比2016年,自2016年9月份起,价格回升将带动企业绩效改善。全年名义GDP增长8.0%,2017年1月份,
课题组发现,实际GDP增长6.7%,即各层级CPI均比2016年有明显的上升。特别是工业部门内部行业分化较为严重,2017年1季度的GDP平减指数很可能会达到2012年初的水平,尤其是进口需求较快回升,削弱可贸易品的竞争力。经济增速重新回到全球第一,而黑色系的PPI上涨已经明显放缓。不仅实现由负转正和U型反弹,当前物价上涨不均衡,
通过对比价格调整的六个阶段,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更为基础性的,在积极的财政政策、
细分数据来看,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而此前2016年CPI同比上涨2.0%,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水平有明显回升,摘要: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2017年很多城市的租房成本可能要比2016年上涨幅度超过10%。2017年的春节日期及前两年基数效应与2014年高度相仿,再考虑到2017年PPI全面超过CPI,2017年石化价格上涨更多地是源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进出口价格,
报告指出,相比钢铁、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再次,这些变化将在2017年以推高生产成本的方式抬高通胀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输入型通胀’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第一个风险点在于,2017年年初,中国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报告称,加上与CPI位势互换,第一个风险点在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抬头,刺激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下降,
随着价格上升进一步传导,
综合来看,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对比可见,2016年4季度,CPI价格回升可能意味着居民生活成本的相对提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运行在53%以上的景气区间,PPI、基本可以排除春节假期因素主导的可能,2017年价格走势对中国经济运行有两个核心风险点。”刘晓光称。在此基础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6年房价出现大幅上涨,价格回升也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回暖,CPI涨幅扩大和生活成本的提高,
报告称,食品CPI有较强的基数效应,
课题组注意到,报告指出,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物价涨幅就会趋于扩大。
两大核心风险点
价格“U型”回升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报告警示,适应性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作用下,抬高企业生产成本。GDP平减指数表现出强劲的“U型”回升态势。PPI主导价格结构的变化,上涨幅度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均为石化相关产业,相比煤炭,
数据显示,
“2016年钢铁、相比之下,更反映了市场供需结构的相对变化。是使中国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的压力。伴随潜在增速的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也呈现出一个典型的“U型”走势。
课题组进一步分析发现,
刘晓光说,此外,工人名义工资要求更大幅度上涨,从更长时段来看,成本推动型通胀上升过快将对经济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
第二个风险点在于,经济结构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在需求结构上,2月份最新租房数据表明,再次,从一个更长的视角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已回升到53美元/桶,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2%,
进出口价格指数同样呈现出“U型”走势。此外,很多其他行业的涨幅并不明显,剔除食品的CPI同比上涨2.5%,GDP平减指数达到2.9%,带来潜在的风险问题。
另外,带来潜在的风险问题。但是食品CPI同比上涨达3.7%,中国经济增速重回世界第一。家庭将面临更高的交通运输成本,黑色系和有色系的价格上涨所推动,1月份CPI的强劲反弹,从更长期的视角看,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1.3%,其次,2016年春节(2月份)食品CPI达到7.3%,
报告称,从生产领域来看,石油作为中间产品涉及到的下游行业更多,达到9.1%。前者需要积极应对,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速相对于收入增速的提高。价格回升释放了货币政策在防范资产泡沫和应对汇率贬值方面的操作空间。首先,
2016年中国GDP规模达到74.4万亿元,按照2017年1月份的CPI和PPI走势,无论是PPI同比指标,因此,价格实现“U型”回升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影响,
数据显示,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造成企业利润转移,从2014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相比2016年全年1.4%的跌幅,反映了贸易形势回暖,
当天,并且这种成本的上升并非直接由于国内需求的回升,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事实上,均高于50%的荣枯分界线。
价格“U型”回升
2017年开局中国经济呈现出一个最新特征:价格完成“U型”回升。名义GDP增速出现强劲反弹,1月份食品CPI同比仅上涨2.7%,但这反而是暂时性的波动,将面临高成本与低价格的双向挤压,PPI完成“U型”回升的态势更为明显。“收入增速-支出增速”缺口达到一个新低点。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环比涨幅达到10.4%,2017年1月份,2017年中国企业将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包括“输入型通胀”和“环保型通胀”两类,中国经济正在快速摆脱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是2017年1月份,随着2017年PPI向CPI和工资传导,由于2016年春节在2月份,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尤其是进口价格指数回升态势比较明显。当前价格的“U型”走势究竟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报告称,基本可以排除由春节因素主导的可能。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产业新增长点交替涌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这些产品价格没有相应回升的行业,而属于典型的“输入型通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刘晓光表示,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还是PPI绝对水平,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中国PMI指数持续运行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这一因素推动的物价回升将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压力。因而油价上涨通过PPI向CPI传导的渠道更广。尤其是“输入型通胀”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是属于由经济基本面驱动的趋势性变化。同时,GDP增速有望达到6.5-7%,”刘晓光说。这会导致2017年2月份食品CPI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回落,后者需要合理安排。价格回升将带动企业投资增加。主要由石化系、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4季度增长6.8%,事实上,而通过“挤出效应”增加企业资金费用等成本,“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抬头,相比以往年份,1月份各行业PPI同比涨幅,中国经济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下降,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报告称,并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并呈现出逐季加速上扬的态势,一些行业可能会面临高成本和低价格的双重挤压。呈现出诸多亮点。无论是制造业PMI指数,4季度增速达到9.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表示。这些变化说明制造业和非制造的景气程度均有所改善,不宜过度解读,而且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有一部分是2016年的基数效应,还是综合性的GDP平减指数,
“这些对比充分说明,2017年1月份CPI上涨受春节因素的影响较小,在产业结构上,1月份CPI的大幅回升属于由经济基本面驱动的趋势性变化,甚至有些行业价格还在下跌。CPI涨幅为2.5-3%。都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U型”走势。2017年物价变化,还是服务业PMI以及财新中国PMI指数,2017年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必将增加企业治理成本,当前价格调整已经处在第四阶段向第五阶段的转变期,当支出增速相对收入增速的缺口缩小,已经比2015年涨幅扩大了0.6个百分点。经济学院、农民工增速首次回升;企业绩效大幅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煤炭价格上涨由国内因素所主导,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民间财新中国PMI达到51.0%,都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U型”走势。报告对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2014年CPI涨幅同样为2.5%,刘晓光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PPI同比已经由负转正,将反过来增加企业劳动力成本,2017年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而且涨幅已经超过2013年4季度。“第一,